2023年物企营收盈利表现放缓,头部企业优势明显,规模在50亿元-100亿元的物业企业营收增速较快,但整体增速放缓;规模在10亿元以下的物业企业营收增速放缓,下滑幅度较大。上市物企盈利下降背后的原因主要是营收增速放缓,企业加强现金流管理。
今年“五一”假期,22个代表城市新房日均销售面积下降,购房需求释放滞缓,预计房价下跌。北京限购松绑新房成交量上扬,有望带动市场活跃度提升。
4月份土拍热度进一步走低,尤其核心城市热度分化显著,影响前4个月整体市场行情。房企投资收缩,中建壹品、华润置地和建发房产新增货值位列前三。前4个月仍有近七成百强房企未拿地,头部企业拿地销售比仅为0.16。
2024年1-4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排行榜数据显示,TOP100房企销售额均值320亿元,其中保利发展以960亿元位列第一。重点关注城市拿地金额TOP10房企来看,央企国企仍是主力,民企也在重点深耕区域补充土储。
自然资源部出台文件,暂停商品住宅用地出让,要求合理控制新增商品住宅用地供应,调控商品住宅去化周期和土地存量。加大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优先安排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
房地产开发板块集体上涨,多地出台利好政策,预计后续市场将延续积极态势。一线城市限购政策也开始松动,二线城市的全域退出限购也即将实施。政府在稳楼市政策强化地方主体责任以及一季度新房市场不及预期的背景下,救市动力增强。
中房协召开座谈会,了解房企运营、市场交易情况,就融资需求、债务化解、地产“白名单”融资落地进展动态、保障性租赁住房及企业建议等方面内容进行交流。
南京重启购房落户政策,放宽门槛至6年前“买房即落户”政策,旨在吸引外来人口和缓解房地产市场压力。预计将刺激楼市积压需求,解决购房后户籍问题,促进正向调节楼市。
来源:澎湃新闻4月26日,港股内房股集体震荡拉升。从涨幅情况看,截至发稿,建业地产(0832.HK)上涨21.43%;融创中国(1918.HK)涨超15%;旭辉控股集团(0884.HK)涨超13%;龙湖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