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七成百强房企今年尚未拿地!前5月央国企和地方城投仍是拿地主力

搜狐焦点贵阳站 2024-06-28 11:13:56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今年上半年,房企投资百强门槛值、总量均同比出现较大跌幅。中央国企和地方城投依然将是土地市场的中坚力量,但随着房企投资战略的高度聚焦,核心地块竞争激烈会愈发激烈。近七成百强房企今年尚未拿地,地方城投平台成为土地市场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今年以来,房企审慎拿地策略仍在延续。

克而瑞监测显示,今年二季度房企投资百强门槛值、总量均同比出现较大跌幅。从单季度投资金额的变化来看,房企二季度拿地金额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60%和12%。

截至今年5月末,仍有近七成销售百强房企尚未拿地,且拿地金额TOP10房企投资额同比下降36%,仅有7家房企拿地金额超过百亿元,较同期减少4家。而包括华润置地、招商蛇口、保利发展等在内的部分央企,今年以来的整体投资也开始放缓。

“短期房企投资意愿难有大力度提升,谨慎和聚焦是主旋律。”克而瑞分析指出,央国企和地方城投依然将是土地市场的中坚力量,但随着房企投资战略的高度聚焦,核心地块竞争激烈会愈发激烈。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或记者)表示:“未来几个月,随着央行5·17新政持续落地,以及后续更大力度房地产支持政策加码,政策效果将逐渐显现,商品房销售将有所回稳,房企对房地产行业发展的信心有所回升,房企投资拿地力度将会提升。”

近七成百强房企今年尚未拿地

在楼市回暖不及预期、企业资金持续承压等多重压力下,房企投资端依然处于低位运行。

来自克而瑞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房企新增土储货值百强门槛值为21.8亿元,同比下降37%,新增总价、建筑面积百强房企门槛值分别为7.6亿元和20.4万平方米,同比降幅分别为40%和18%。其中,拿地金额超200亿元的仅中建壹品、建发房产、华润置地和滨江集团。

记者注意到,今年前5月,仍有近七成销售百强房企尚未拿地。同时,地方城投平台成为土地市场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前5月投资金额百强房企中有56家为城投平台公司,央国企和民营房企分别为21家和23家。投资金额百强房企中,央国企和城投平台的拿地金额占比分别为48%和29%,民营房企占比为22%。

尽管央国企的拿地金额占比接近五成,但部分央国企整体投资也开始放缓。如华润置地、招商蛇口和保利发展等头部企业,前5月拿地金额同比跌幅均超过50%,且拿地销售比均在0.2以下。

具体来看,今年前5月,华润置地以217亿元的拿地金额位列百强TOP3,但同比去年的486.7亿元跌幅达55%;保利发展拿地金额为80.1亿元,同比去年的228亿大幅下滑64.9%,拿地金额排名也从去年同期的行业第六位掉至第11位;招商蛇口拿地金额为84亿元,同比下滑65%。

值得一提的是,招商蛇口在今年初就明确,全年投资范围将进一步收拢聚焦,从“强心30城”收缩至“核心10城”,“不会盲目追高,根据稳健的价格测算出合适的‘面粉价格’,确保投资安全和盈利空间。宁可错过,不能错投。”

而作为近几年土地市场的“黑马”,在今年初的业绩会上,建发国际行政总裁林伟国就明确指出,2024年要确保建发国际整体土储规模不能过大,确保安全性。

反映到实际情况来看,今年前5月建发拿地金额同比下降20%至234亿元,但依然位列行业TOP2。其中,仅在杭州,据每经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前5月建发的拿地金额已超150亿元,占公司全国拿地总额的60%以上,拿地金额超过了杭州本土房企滨江集团和绿城中国。

收缩投资的不仅是央国企,民营和混合所有制房企同样如此。

以龙湖集团为例,年初至今,其分别在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等城市获得7宗地块,总建筑面积为51万平方米,权益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权益地价60亿元,相较于2023年同期明显下降。据龙湖集团方面透露,“聚焦高能级城市核心板块”“聚焦高端改善项目及产品”是今年的重要投资策略,

再看绿城中国,今年前5月的拿地金额为161亿元,同比下降18%。绿城中国管理层在股东大会上明确表示:“今年拿地数量会比往年少,因为现在投资资源必须用得非常精准,没有好项目、没有好城市,就没有好办法去投资,所以需要更精细地筛选。”

就算是在杭州本土,绿城中国在核心区外只允许买两块地,卖了一个项目才能再增加一个项目。“要扩大搜寻面,从很多项目里面寻找安全的、利润好的项目。”

对此,刘水分析指出:“一方面,当前商品房销售仍然较为低迷,而房企投资拿地力度与销售紧密相关,典型房企如中国金茂、越秀等拿地策略是‘以销定投’,在销售没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房企投资拿地力度会依旧较弱。另一方面,房企对行业发展信心不足,不愿意加强投资拿地。房地产行业风险仍在发生,企业要优先确保安全,需要节制投资拿地,保障现金流充裕,确保企业安全。”

投资意愿短期难有大力度提升

不过,尽管绝大多数房企在投资端进行了收缩,但仍有房企逆风而行。

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中建壹品。克而瑞统计显示,今年前5月,中建壹品拿地金额达239亿元,同比增长717%;新增货值467亿元,同比增长697%。这两项数据均排在行业首位。

据中建壹品投资公司微信公众号,在今年年初的2024年工作会议上,中建壹品党委书记、董事长徐超明确提出:“要提高区域站位,全力冲刺全国房企20强。提高市场首位度,投资拓展要有更大突破;聚焦多元拿地,城市更新、保障房领域要有更大作为。”

此后,中建壹品开始在全国各地积极扩储。如2月22日,中建壹品以48.76亿元总价触顶摇中北京大兴西红门地块,住宅楼面价为4.15万元/平方米,溢价率15%;2月29日又联合湖北文旅以51.79亿元拿下深圳今年首宗宅地;4月25日,又以37.5亿元收购上海杨浦东外滩宅地。

从近两年中建壹品的投资布局来看,除武汉大本营外,主要布局一线城市,拿地金额也占据了当地市场重要位置。如在北京,中建壹品拿地金额已达到71亿元;在上海,拿地金额为47亿元;在大湾区,拿地金额达95亿元。

与中建壹品一样,国贸地产在今年前5月拿地金额、新增货值均为正增长。克而瑞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国贸地产拿地金额119亿元,同比增长29%;新增货值256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多个地块为溢价所得。

如在今年厦门首场土拍上,国贸地产在经过1个多小时153轮竞价后,以总价32.1亿元拿下思明区将军祠2024P01地块,折合楼面地价6.27万元/平方米,溢价率达40.79%,刷新厦门岛内楼面价新高;在此之前,在上海今首批次土拍中,国贸地产联合中铁建以总价49.75亿元拿下了浦东北蔡楔形绿地地块,溢价率为10%。

“近期从中央到地方,楼市刺激政策密集出台,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场信心,但政策落地的效果仍需时间检验。这也意味着,短期销售回暖再传导至企业投资同样需要经历底部修复阶段,因此短期房企投资意愿难有大力度的提升,谨慎和聚焦仍是主旋律。”克而瑞分析指出,在调整土地质量、优化供地结构、精准供地的背景下,央国企和地方城投是土地市场的中坚力量,但随着投资战略的高度聚焦,核心地块的竞争会愈发激烈。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