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

搜狐焦点贵阳 2020-11-09 10:14:04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更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根基。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更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将发展实体经济视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不同场合多次就实体经济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十三五”期间,贵阳全市上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的决策部署上,紧紧围绕“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发展愿景,把振兴实体经济作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一系列政策措施精准发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提升。随着改革红利加快释放,全市企业自身更加自信、自强、自立,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十指聚力推动中高端制造、促进中高端消费,以实干实绩拼出高质量发展新成效。

  站在“十三五”即将收官的时间点回望过去五年发展,我们欣喜地看到,贵阳正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热土:“智造”推动“贵阳制造”迈向中高端;一个个商圈逐渐成熟,一个个老旧商业街区提质升级,中高端消费生机勃勃;文旅结合,全域旅游迎来井喷式增长……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贵阳将继续奋力打造全省新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和新的增长极,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续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加快动能转换

  制造业迈向中高端

  日前,记者走进贵州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只见从冲压车间、焊装车间到总装车间,现代化的汽车生产流水线上,一辆辆新能源甲醇汽车正在下线。作为贵州先进装备制造领域的龙头,贵州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车身零部件90%已实现本地化配套供应,聚集效应已快速显现,正助力贵阳打造一个“以品育业、以业带链、以链集群”的汽车制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同样生产繁忙。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贵州轮胎有序复工,瞄准市场,抢抓订单,实现“逆势爆发”,今年上半年净利润达1.98亿元,同比增长113.21%。

  贵州华仁新材料有限公司厂区,每天进出穿梭的大型货车有200多辆,平均每天出厂的电解铝达1500吨,产品供不应求,这家曾连年亏损、两次面临破产的老国企,在清镇千亿级生态循环铝工业基地焕发新生机。

  ……

  2020年的最后一个季度,贵阳制造业一片红红火火的景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时间回溯到2018年,贵阳市实施产业大招商突破年行动,吹响了“贵阳制造”迈向中高端的号角,围绕“六大新产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在创新驱动和对外开放中,贵阳推动中高端制造实现突破。

  来自贵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为8.3%,今年1至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达4.9%、高出全国3.7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方面,2016年至2019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不含园区基础设施投资)1858.6亿元;今年1至9月完成工业投资255.2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1.4%。

  过去五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贵阳市纵深推进“千企引进”“千企改造”“万企融合”,逐渐丰富了贵阳市工业体系,基本形成以烟草制品、装备制造、磷煤化工、特色食品、医药制造、铝及铝加工、橡胶及塑料制品、电力生产及供应等产业为重点的产业格局。其中,2016年实施“千企改造”以来,全市累计实施491户企业530个项目,总投资达1926亿元。

  过去五年,产业空间布局更加科学、合理。贵阳高新区、贵阳经开区积极推进“飞地模式”;白云铝产业资源向清镇转移,清镇市初步完成铝产业基地规划;乌当区进一步深化大健康产业布局;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初步成型;数博大道沿线新兴产业加速谋划布局。

  过去五年,大数据与工业融合不断深入。全市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服务、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与工业融合项目不断增多,涌现出一批具备产业引领效应的企业和项目,智能化、网络化、协同化制造案例应用呈现出多业态并进局面。2020年初,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67%,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42.7%,全市工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较“十三五”初期进步明显。

  过去五年,全市国营企业在深化改革中战略重组成为亮点。在此期间,贵阳农投、贵阳水务、贵阳医管、贵阳控股、贵阳轨道、贵阳工商投、贵阳农投、贵阳旅文、贵阳城投等先后组建,初步形成国资监管大格局局面。至此,贵阳市基本完成市属国企结构调整,全市国企市场化、实体化转型步伐正在加快。五年来,市国资监管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726.72亿元,年均增速达10.29%,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02.72亿元,实际上缴税收43.35亿元。

  建商圈聚人气

  中高端消费方兴未艾

  商业兴,百业旺。

  在贵阳东部,砂之船奥特莱斯以名品折扣为核心,融合餐饮、娱乐、休闲等丰富业态,满足了消费者一站式需求,每到周末,消费者云集。

  在贵阳北部,中天CC PARK打造的中西合璧主题文化街,有零售、餐饮、娱乐、轻餐水吧等业态,吸引日均约2万人次前往“打卡”。

  在贵阳中部,南国花锦、百盛、国贸、汇金星力城等多个大型中高端商场密布,这些贵阳最早的潮流时尚聚集地积极突破升级,老城区商圈迸发新活力……

  近年来,随着一个个城市商业综合体应运而生,一个个商圈逐渐成熟,一个个老旧商业街区提质升级,贵阳中高端消费生机勃勃。今年1至8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完成595.38亿元,同比增长10.3%。

  “十三五”以来,贵阳抢抓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建设带来“陆港复兴”的重大历史机遇,精准定位中高端发展方向,通过精心规划布局,以商业载体的提档升级为重要契机,全力打造中高端消费品贸易之城——

  为构建完善的中高端消费体系,制定出台《贵阳市振兴商贸“百场千店万铺”建设攻坚行动计划》《贵阳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贵阳市振兴商贸“百场千店万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完善《贵阳市商圈布局规划》等,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产业政策。

  为优化商圈布局,依托人民大道、数博大道,结合全市各地区域特色,加快构建“两轴七圈多点”的商圈发展体系,逐步丰富商业业态,充分满足消费者“超广域消费、一站式消费、便利购物与日常消费、特色消费”等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提升全市商业空间的体量、品质和活力。

  为畅通商贸振兴的渠道,统筹推进改貌、双龙、综保等区域海关特殊监管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抓好综合物流枢纽经济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同时,以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先行区和跨境电商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尽快完善进出口贸易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促进一批进出口贸易企业和综合服务企业在贵阳快速集聚发展;精准招商引业,以项目带动促进贵阳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进程。

  为大力招商引业,聚焦供给侧,适应消费升级需求,贵阳大力引进中高端消费商业项目,促进商业提档升级,满足市民和游客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截至目前,贵阳商业综合体、大型综合超市、商业步行街、专业市场等各类商业载体达70余个,仅2019年,贵阳引进中高端商贸服务业项目244个,11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开业,被评为“2019中国十佳不夜城”。

  事实证明,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具备特色化、主题性,聚集中高端品牌和具有丰富消费体验的商业项目更具市场竞争力。行走在贵阳,一个个商圈版图沿着主干道布局,助力这座城市迈向国际化、现代化,推动贵阳向城市价值链更高端迈进,给消费市场注入无限活力。

  数据显示,2016至2019年,贵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2.7%、11.7%、8%、6.2%,排名均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推进全域旅游

  提升“爽爽贵阳”城市品牌

  “就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还有4000多元的收入。”开阳县禾丰乡典寨村村民刘波是水头湾乐园的旅游接待员,他说,水头湾乐园所在的水头寨旅游开发较早,但初期多是村民自发开办农家乐,后引进龙头企业,打造出了颇具规模的水头湾乐园,提升住宿、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让水头寨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热土。

  开阳水头寨的旅游发展是近年来贵阳旅游的一个缩影。

  2016年,贵阳市提出要着力打造世界旅游名城。

  此后,全市上下在全域旅游建设、旅游品牌打造、乡村旅游提质等方面加速发力,坚持新发展理念,加速推进以生态为特色的世界旅游名城建设。

  2016年至2019年,贵阳市旅游项目累计投资达114亿元。记者在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2016年以来,贵阳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助力旅游产业发展。大投入带来的效益也显而易见,在景区建设方面,截止到今年9月,贵阳已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25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9个;住宿企业增长至近6000家,可提供房间总数超过15万间,床位数近30万张。在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贵州以367.21亿元的收入位列全国公布旅游收入的25个省份第三名,贵阳作为省会城市,旅游收入突破百亿,达106.33亿元,龙头带动作用明显。

  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也是贵阳市全域旅游的一大亮点。2018年以来,贵阳市结合乡村振兴、富美乡村行动计划,深化农旅融合,加大政策扶持和资源整合投入力度,通过乡村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极大改善了农村综合环境,提升了乡村旅游接待能力,成功推出了水东乡舍、乡愁贵州等一批典型“三变”旅游项目。

  统计数据显示,贵阳旅游产业连续四年实现井喷式增长:2016年,实现旅游收入1389.51亿元,同比增长33.5%;2017年实现旅游收入1871.95亿元,同比增长34.72%;2018年实现旅游收入2456.56亿元,同比增长31.23%;2019年实现旅游收入3098.79亿元,同比增长26.1%。截止到2019年,贵阳市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寨数达110个,乡村旅游经营户有1867户;2016年至2019年,贵阳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520余亿元。

  产业发展迅速,数据成绩亮眼,贵阳市旅游形象也快速提升。全国“较佳避暑旅游城市”、“较佳生态旅游目的地”、2018年度《中国国家旅游》较佳优质旅游城市、假日较受欢迎旅游城市……近五年来,贵阳频频登上各大旅游品牌榜单,“爽爽贵阳”城市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得到广泛认可。围绕“打造世界旅游名城”的要求,贵阳将积极抢抓机遇,用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推动“旅游+”融合发展,为打造“爽爽贵阳”城市品牌不懈努力。

  来源:贵阳网—贵阳日报(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刘辉 庭静 钱丽)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