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下降、重金拿地,中海地产能否超过保利成为行业“一哥”?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来源:新京报
在房地产行业整体下行的大势下,即便是“优等生”也难逃业绩下滑的命运。
从中海发布的2024业绩报告来看,其不但没有拿回“利润王”的称号,营收、毛利、归母净利润、毛利率、净利率——几乎所有核心财务指标都在同比下滑。不过,现金流依然保有安全垫。
虽然这份成绩单放在同行里依然能打,但对于一向以“高利润率”著称的中海来说,毛利率的持续下滑无疑是一个警示信号。
制图/寇德娜
“利润王”失速,去年归母净利下降38.95%
本届年报季,中海“利润王”光环持续褪色。
报告显示,2024年,中海收入约为1851.5亿元,同比减少8.58%。其中,商业物业收入为71.3亿元,同比上升12.1%。
相比于收入个位数的降幅,毛利则是双位数的下降,同比降20.38%至327.6亿元;毛利率为17.7%,虽然在行业中位于中等水平,但是相比2023年减少2.62个百分点。
毛利率下降背后,既有着行业趋势的因素,也与其拿地结构的调整不无关系。
市场调整下行,不确定性增强,最近几年,中海更多聚焦高能级城市的优质资产,精准投资。2022年,中海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新增货值在集团新增货值中占比48.1%。2023年,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权益购地金额占比约60%。
2024年,中海在12个中国内地城市获取22宗地块,总购地金额806.1亿元,权益购地金额696.3亿元,新增购地金额行业第一,四个一线城市权益购地金额占比更是提升至约73.5%。
高能级城市拿地这种打法,保证了货值质量,但代价是土地成本攀升。与此同时,从行业角度来看,新房价格普遍遭遇调整,下降趋势明显。这一升一降之下,利润空间被挤压,中海的毛利率势必受到影响。
再看中海的其他利润指标,降幅更大。2024年,中海的经营溢利为266.9亿元,同比下降34.13%;年度溢利177.9亿元,同比下降34.23%;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156.4亿元,同比减少38.95%;每股基本盈利为1.43元,同比减少38.89%。
自2022年丢掉利润榜首的位置后,中海在2024年与华润置地的盈利差距持续扩大。华润置地的年报显示,2024年其归母净利润为255.8亿元。
穿透成本与收益来看,除了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等相比去年减少外,中海在2024年的分销费用高达45.2亿元,同比增加6.07%,这或许是净利降幅超过毛利降幅的原因之一。
不过,相比同行,中海仍保持较强的整体成本管控能力和财务稳健性。
截至2024年12月31日,1241.7亿元的现金储备和3.1%的低融资成本,使得中海依然是行业最安全的企业之一。在行业普遍高负债的背景下,中海依然保持着55.8%的资产负债率和29.2%的净借贷比率,这种“绿档优等生”的底气,或许就是它敢逆周期拿地的资本。
此外,中海的分销费用与行政费用合计占收入的比例为3.7%,费效比行业领先,成本费用管控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
北方大区“失守”,重金拿地能否力挽狂澜
随着房地产行业持续调整,央企崭露头角,规模优势明显,诸如保利发展连续两年登顶国内房企全口径销售额TOP1。而中海2024年屈居第二。
这一年,中海集团系列公司实现合约物业销售额上升0.3%至3106.9亿元;相应销售面积为114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
中海称,其是中国十强房企中唯一实现销售增长的公司,权益销售额排名位居行业第一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数据);国内市场占有率较2023年末提升0.55个百分点达到3.21%。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中海在一线城市的几个改善型楼盘大卖,诸如上海建国东路项目实现合约销售额387.3亿元,上海领邸·玖序/玖章项目实现合约销售额282.1亿元,深圳中海·深湾玖序项目实现合约销售额156.2亿元,北京中海·京华玖序全年实现合约销售额75.6亿元。
四个一线城市中,中海销售额在北京、上海、深圳均位居第一。
不过,这背后也有隐忧,北部大区直接来了个近乎“腰斩式”下跌。
细分来看中海3106.9亿元销售额,东部大区以990.4亿元排名第一,占比31.9%;其次是南部大区,592.8亿元,占比19.1%;第三是北部大区,559.4亿元,占比18%。
而在2023年,排名第一的则是北部大区,销售额911.2亿元,占比29.4%。变动较大的还有东部大区,销售额426.2亿元,占比13.8%。
可以看出,经历2024年,南北两个大区,一升一降,北部大区遭遇挑战,销售额大幅下滑。
中海集团系列公司于2024年按地区合约物业销售额及相应销售面积。 年报截图
不过,去年底以来,中海在北京重金拿下了丰台万泉寺地块、朝阳酒仙桥组合地块、丰台西南郊冷库地块以及树村地块,成交总价合计近379亿元。其中,树村地块创下了北京土地楼面价新高。
这些项目今年都将入市,这能否助力重振北部大区市场,又能否让中海超越保利成为地产“一哥”,让我们拭目以待。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