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地制度”取消系误读,多地已开始灵活、多批次供地

搜狐焦点贵阳站 2023-02-04 11:42:52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2021年2月,“两集中”供地政策开始在22个试点城市施行,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且全年住宅用地供应不能超过3次。彼时政策的初衷是为了通过集中公开出让提高土地市场信息透明度,保障充足土地供应,…

来源:界面新闻

在促进地产行业回暖的大背景下,增加房企拿地压力的“集中供地制度”将面临调整。

2月2日,一份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住宅用地供应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市场流传,被外界解读为实施近两年的集中供地制度将取消。

据上证报报道,自然资源部2月3日回应称,该文件属实,但并非要取消集中供地制度,而是优化完善集中供地政策,更好发挥充分公开披露信息对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的积极作用。

该《通知》的落款时间为2022年12月8日,最受关注的部分是第三部分,即“建立拟出让地块清单公布制度”。

具体来说,要求每次公开详细土地清单对应的拟出让时间段原则上不少于3个月,给市场主体充足的时间预期预判。同时,公开的拟出让时间段内可以一次或多次发布出让公告。

从《通知》全文来看,这是一份对各地方住宅用地供应工作的整体指导文件,并未有特定对象以及对出让次数的严格限制,与在22个试点城市施行的集中供地政策并不直接冲突。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作为楼市最重要的长效机制,抓资金、抓土地,这是调控楼市,实现新模式过度的关键。国家已经提了“平稳过渡”,不可能取消,但可能会适应新情况,适当进行调整。

2021年2月,“两集中”供地政策开始在22个试点城市施行,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且全年住宅用地供应不能超过3次。

除试点22城之外,2021年还有徐州、西安、南昌、东莞、金华、温州等城市主动加入了“两集中”供地的队伍。

彼时政策的初衷是为了通过集中公开出让提高土地市场信息透明度,保障充足土地供应,从而达到降低土地市场热度、稳定地价的目的。不过,这也直接加大了房企拿地的资金压力以及研判压力。

22个试点城市的第一轮集中供地在2021年6月底全部结束,在当时房地产市场仍处行情火热的情况下,各大房企的参拍热情高涨,不少热点地块溢价率和成交价刷新记录。

为抑制高溢价,同时平稳地价,从2022年第二轮集中供地开始,各大城市开始调整土拍规则,进一步抬高土拍门槛。但众所周知,下半年后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一批民营房企主动退出了土地竞拍,土地市场开始明显降温。

自2022年以来,集中供地的土拍政策进一步放松,除了降地价、提销售限价等常规手段外,在降低参拍门槛中,对于竞拍企业的资质要求也在不断宽松。

然而,在销售和融资端持续收紧的情况下,房企拿地的热情始终难以被点燃,各大土拍市场基本稳定呈现出“央国企为主、地方城投积极参与”的格局。

李宇嘉表示,集中供地模式,是在疫情后开始推的。但是,当后续对房企定向去杠杆、要求自有资金拿地,全面打掉前融时,集中供地控制源头上抢地、高地价的必要性,已经下降了很多。因为,没有前融,开发商无法拿地,特别是民企,他们是造地王、高价地的主力选手。

事实上,随着土地市场进入新阶段,各地已经开始因城施策对“两集中”供地模式进行适当调整,这成为今后土地市场的大趋势。

为了减少集中拿地给房企带来的资金压力、增加房企参与拿地的积极性,徐州、西安、南昌等部分自发跟进“集中供地”的城市以及22城中的长沙,已选择退出“集中供地”模式,逐步恢复常态化供地。

同时,22城中多地都在2022年将供地批次增加到四批、五批、甚至六批。

李宇嘉认为,未来,集中供地政策会适当调整纾困,而不是一刀切取消,这是大概率。调整的方向,除了要求库存大的,已经卖了的,迟迟未竣工的,减少供地外,还要降低地价、降低开发商拿地的负担等,根据市场形势,调整出让的频次。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对界面新闻表示,整体来看,行业整体盈利下行,叠加市场仍在筑底,房企投资信心不足,拿地仍将较为谨慎。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