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之雅趣 | 戏,一知所起,即往情深--昆曲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今宵雨霁动新凉,短拍长歌夜未央,学得昆山齐按拍,还珠门外月如霜。”昆曲,唱念做打之间,悲欢离合,雅俗共赏。时人评之“爱到神思恍惚、恨到咬牙切齿、笑到花枝乱颤、哭到草木含悲。”六百余年的沉淀,缠绕着时光,疏离开岁月,自成文雅。
昆曲,别称昆剧、昆腔、昆山腔。元末顾坚等人将昆山南曲整改,乃成昆山腔。后昆山腔集海盐、弋阳腔等优点,又借鉴北曲用箫、笛、琵琶、笙等乐器伴奏,于是独特的“水磨腔”惊艳现世。明隆庆年间,《浣纱记》一曲惊世,梨园习昆曲蔚然成风,至清乾隆时进入全盛,唱动京华,影响各派,遂称“百戏之祖”。
“依字行腔”是中国戏曲唱腔的较大特征之一,昆曲除“罕腔”和“豁腔”外,还有很多细节的润腔方式,如带、撮、垫、迭、揉、擞、顿挫、橄榄等,且兼许多昆曲曲牌音域很宽,曲牌达到了两个八度,甚至更宽 ,故昆曲演唱之难,也可称“百戏之首”,这也成就了昆曲“唱腔华丽、念白儒雅”的艺术特征。
今天,百年昆腔在花溪唱响,美的·花溪院子,延请昆曲名家献技,在花廊间“游园惊梦”,在亭台里“待月听琴”,摸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得彩云偏。将少女的情思奏成最美的天籁,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我们都曾有过闲愁,也可能有良缘相伴,“则为那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除了精雅二字,我们也难以形容它的致美。
今天除了现场欣赏昆曲表演外,还有古筝琵琶妙曲,优雅动人,更兼苏式糕点诱惑舌尖,音乐与美食的搭配,视觉与味觉的契合,让到场的每一位嘉宾,都收获良多。
美的·花溪院子“非遗昆曲赏析会”,发乎口、动乎心、盈乎耳,精深有度,奥妙无穷。赏花有时,闻曲有道。昆曲的意境,近乎于道。不可名,不可说。只由今日来宾,悟者自悟。
来源:美的·花溪院子公众号
搜狐焦点编辑:陈倩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