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服务总裁李长江辞职,7月曾减持套现超2800万港元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来源:界面新闻
碧桂园服务迎来新的人事变动。
10月10日晚间,碧桂园服务发布公告称,总裁李长江因需投入更多时间在家庭、子女教育及个人其他事务而辞任公司执行董事、总裁、授权代表、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主席及于香港接收法律程序文件之代理人的职务。
“十二年,一个小轮回。在一线面对过问题,在高处看见过风景。一切都是刚刚好,一切都如我所愿。让位优秀的年轻人,公司未来会更好。做好顾问新角色,我仍是碧服一兵。”公告发布后,李长江在朋友圈上写道。
据悉,公告从10月10日起生效,基于李长江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专业能力,后续其将担任碧桂园服务的顾问一职。
李长江现年57岁,1989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1997年进入物管行业,在加入碧桂园服务之前,曾任职于多家物业管理公司,是物管行业公认的“老兵”。
2011年李长江加入碧桂园服务,任公司总经理,并于第二年3月获任公司执行董事。自2019年12月31日起,李长江任碧桂园服务总裁,主要负责集团整体战略决策、业务规划及主要经营决策。
任职碧桂园服务的12年间,李长江的贡献有目共睹。
公告中对此也有详细的评价:“李长江为碧桂园服务的成长壮大、经营规范化、服务标准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公司在上市后实现了快速发展,运作上守法合规,积极维护股东、客户、员工、社会的利益。”
2018年6月,碧桂园服务于港交所上市,在估值高峰期,市值曾达到2746.38亿港元,创下物业股的纪录。
近年来,在物业股的资本化热潮之下,高毛利问题一直是物企行业内部争论的焦点。碧桂园服务作为国内头部的物管企业,收入、净利润等数据均位于行业前列。
李长江对此表示,“毛利高不一定错误,毛利低也不一定就正确。高毛利本质上就是成本把控问题。”他介绍,碧桂园服务在全国各地住宅项目物业管理费单价并不高,因此必须在成本把控上精打细算、绝不浪费。
2022年,碧桂园服务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营收突破400亿元大关的物企,这也与李长江在上市后大举推进并购计划有关。
据不完全统计,仅2021年,碧桂园服务就耗资近200亿元资金并购了十几个公司的股权,包括蓝光发展旗下蓝光嘉宝服务、富力地产的天力物业、花样年的彩生活邻里乐等等。
在此次公告之前,业界也曾因李长江缺席了今年碧桂园服务的中期业绩发布会、及多次减持公司股份传出李长江即将离任的消息,但碧桂园服务方面一直未给予正式回应。
7月19日,李长江在碧桂园服务股票低位时曾分两次大规模减持,平均价分别为8.68港元/股和8.86港元/股,合计减持碧桂园服务322.7915万股股份,套现约2824.7万港元。这也是自碧桂园服务上市以来,李长江减持股份数最大的一笔。
而接任李长江的徐彬淮,在碧桂园服务也已有7年。
徐彬淮于200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后又在香港大学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16年3月,徐彬淮加入碧桂园控股集团担任公司战略办公室副总经理,主要负责新业务线的战略规划。
同年10月,徐彬淮获委任为首席战略官,主要负责业务创新战略规划、运营管理、数字化管理及小区生活服务事业经营。
在今年8月碧桂园服务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徐彬淮曾指出,公司未来会将更多业务往市场化方向调整,并保持适当的投入;将商业模式重心转移为能力和团队建设,每个业务只选择三个重点城市展开布局;以及推进数字化转型,预计全年在数字化和科技方面的投入超过4个亿。
据碧桂园服务2023年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碧桂园服务实现收入207.33亿元,同比增长3.4%;毛利51.58亿元,同比减少4.3%;公司股东应占利润23.51亿元,同比减少8.7%。截至上半年末,碧桂园服务货币资金总额达127.12亿元,同比2022年期末上升11.7%,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21.92亿元。
今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面临的挑战依旧严峻,再加上物业服务行业内部竞争不断加剧,物企的规模增速均有所放缓,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完成去地产化成为当前物业公司上市之后面临的共性问题,
但与房地产开发板块面临的调整和压力相比,物业服务公司的营收和利润相对更稳定,受行业面波动较小。目前,物管市场仍处于一个存量增长发展的态势,业务边界也在不断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靠内生增长的物业公司业绩将依然保持稳健。
碧桂园服务管理层此前也表示,公司不存在将现金存款作为关联兄弟地产公司债务担保方的情况,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这样的情况没有发生,未来也不会发生,会确保与碧桂园业务和财务的独立,不会做任何的利益输送行为。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