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延迟退休方案正在拟定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人社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具体改革方案,将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据新华社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26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人社部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延迟退休具体的改革方案。由于延迟退休年龄涉及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在方案研究制定过程中,将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充分吸收各界建议,取得较大公约数,确保方案科学可行、平稳实施。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这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做出的一个重大决策,既有助于我国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有利于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游钧说。
在他看来,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规定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当时的人均预期寿命、劳动条件、用工方式等诸多因素确定的。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退休年龄总体偏低的问题就显得十分突出。
他表示,退休年龄一是与人均预期寿命不匹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是40岁左右,到2019年已经提高到77.3岁。城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更高,已经超过了80岁。
二是不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和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人,从轻度老龄化进入到中度老龄化阶段,这样的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影响深远。
三是不适应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2年开始出现下降,年均减少300万人以上,并且减少幅度在加大,预计“十四五”期间还将减少3500万人。
四是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我国新增劳动力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已经超过了一半,平均受教育的年限延长到了13.7年,人们开始工作的年龄也相应推后。在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平均工作年限自然就会缩短,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人力资本利用率的下降。特别是在高校、医院、科研机构和一些高新技术产业,这些高学历人员集中的行业和单位,情况尤为突出。
“从国际上来看,延迟退休年龄是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做法。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退休年龄普遍都在65岁以上。”游钧说,“我们的方案既要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和经验,更要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文化传统以及历史沿革。只有立足国情的方案,才会是较佳的方案。”
未来养老金发放有没有保障?
据新华社电 大规模减免社保费对养老金有没有影响,未来发放有没有保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纪南26日表示,养老金目前累计结余4.7万亿元,预判今年收支相抵以后当期也还会略有结余,几方面情况都能够确保养老金的准时足额发放。
据张纪南介绍,去年全年减免的1.54万亿元社保费中,养老金占到1.33万亿元,在缓解企业压力、稳就业的同时,也对养老金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少数省份养老金发放压力较大。
他说,2020年全面启动了省级养老基金的统收统支,加强省域内基金之间的平衡和调度;同时提高了企业养老金中央调剂力度,对养老基金负担比较重的省起到调剂作用。去年不仅做到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还继续提高了养老金发放水平,1.2亿人得到了实惠。
今后养老金能否按时足额发放?张纪南说,养老金的几方面情况都可以让大家放心。一是当期能平衡,预计2021年养老基金收支相抵后略有结余。二是历史有积累,现在养老金还累计结余4.7万亿元。三是财政有补助,中央财政对养老基金的补助力度持续加大,去年达到了5800多亿元。四是增值有渠道,结存的养老基金委托投资金额已达到了1.2万亿元。五是长远有储备,全国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的权益已经达到了2.4万亿元,并且还在不断充实和扩大。
“在实现省级统筹的基础上,我们也在加快研究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这将进一步提高养老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张纪南表示。
来源:贵阳晚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