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贵安奋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

搜狐焦点贵阳 2021-03-01 09:22:09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深入农村、社区、超市等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要求贵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深入农村、社区、超市等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要求贵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工作,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关怀温暖人心,嘱托催人奋进。贵阳贵安将牢记嘱托,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紧扣“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发展愿景,以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为工作抓手,加快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更具带动力的火车头、西南地区更具影响力的重要增长极,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贵阳综保区——

  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节点优势 全面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

  贵阳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项目一期现场。贵阳综保区管委会供图

  铁路专用线、龙门吊、仓库、综合楼等设施已经建成,位于贵阳综保区的贵阳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项目一期各项运营准备工作目前正有序推进。

  贵阳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项目是贵州铁投都拉物流有限公司实施的排名前列现代物流枢纽项目,项目一期主要设铁路作业场、配套仓储区、城市配送区、散粮铁路专线、粮油交易市场、钢材交易市场、冷链配套设施、商品车存储区、配套服务区及配套办公区等业务板块。二期主要围绕动车货运(高铁物流)、国际进出口货物、集装箱、商贸加工等打造产业链板块业务。

  “项目一期从2018年12月启动建设,今年1月7日顺利通过竣工验收,1月29日实现工程开通,预计这个月就能正式投入运营。”贵州铁投都拉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熊筑生说,项目正式投运后,可弥补贵阳北部综合性铁路物流基础设施的不足,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的“无水港”,助力贵阳综保区更好地发挥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等功能优势,助推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

  近年来,贵阳综保区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抢抓“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等重大机遇,深化改革开放,完善区域建设和功能布局,着力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积极争取并落实国家外汇管理局9项外汇改革先行先试政策,实现了“三个全省排名前列”。作为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重要政策载体和平台,贵阳综保区对开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商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已经具有强劲的标杆拉动作用和政策溢出效应。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贵阳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的起步之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要求贵州要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这让贵阳综保区看到了寻求突破的新机遇。贵阳综保区将严格落实省委“一二三四”战略部署,积极贯彻市委“实现一个新提升、迈上五个新台阶”战略决策,在打造外向型经济“新引擎”上谋求更多突破,努力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通道建设方面,贵阳综保区以贵阳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及口岸延伸监管作业区建设为载体,构建“多港联动、多式联运”的陆海联运体系,开通“贵港直通车”,专线物流实现16小时跨境直通,与城陵矶、钦州、南沙、盐田等港口实现了“区港联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通国际货运便捷通道,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空间布局方面,贵阳综保区将立足综保区功能政策优势,积极谋划和推动功能业务拓展和产业集聚发展,进一步完善区域空间功能,构建“一核一城三园”的布局,确保一批重大项目、主导产业、优质企业落地。

  产业发展方面,贵阳综保区将大力推动产业提档升级,聚焦综保区保税功能定位,网内重点发展跨境电商、保税检测维修、保税仓储物流、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网外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中高端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形成“内外联动、双向互济”的发展新格局。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对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贵阳综保区将充分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节点优势,加快集聚高水平创新要素,增强发展动力,努力打造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桥头堡、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奋力建设成为具有保税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贵阳综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贵阳高新区——

  以“四强”为抓手 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贵阳顺络迅达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资料图片)

  通过建立完善数字产业重大项目库,对企业产业链补链强链进行项目化、清单化管理,充分释放数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这是2月25日高新区数字经济工作专班召开的第二次工作调度会上释放出的新信号,高新区正积极探索数字赋能驱动该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作为全省排名前列高级高新区、全省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全省“1+8”开放创新平台之一和全市“四轮驱动”的重要一极,高新区牢记嘱托,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

  2021年起,该区将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主动融入贵阳贵安融合发展大局,以强实体、强驱动、强招引、强配套为抓手,紧扣“强省会”五年行动主线,为全省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高新贡献。

  强实体方面,高新区将继续实施做强实体经济推进新产业发展攻坚行动计划,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主攻百亿级产业,全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中高端消费品制造业、新能源产业和数字产业四大产业集群。组建实体经济、数字经济专班,全力推动振华科技产业中心、神奇制药沙文生产研发基地、威利德民族中成药生产基地、长通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努力为贵阳贵安打造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大力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夯实产业支撑。

  强驱动方面,牢牢把握“高”和“新”的发展定位,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根本路径,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建立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支持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战略布局,进一步深化与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合作,推动贵州科学城和花溪大学城的联动发展,构建一批以研发人员为核心、科技成果转化为关键的专业孵化器,推进新型工业化,力争到2025年,建成西部一流的创新型产业园区和千亿级开发区,建成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强招引方面,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做强贵州智慧招商集团,用好大数据智慧招商平台,进一步加大先进装备制造业、中高端消费品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数字产业等新产业招商力度,围绕主导产业,强化产业链招商,特别是汽车配套、新能源等产业上下游,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链的拓展招商。同时,围绕央企开展“招大引强”,推进在谈项目尽快落地,推动在建项目尽快投产达产。

  强配套方面,落实“全省通办、一次办成”改革,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跨省联办”,提升网上办事能力。加快产城融合发展,进一步推进标准厂房和人才小镇等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夯实空间资源、土地等要素支撑。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要,通过活动引才、以才引才、机构引才等方式,迅速聚集一批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园区集约集聚发展的水平。

  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

  加快口岸经济体系建设步伐 发挥对外开放“桥头堡”作用

  工人在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一局四中心”项目现场施工。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郑宇潇 摄

  在贵州省少有的一类航空口岸——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现场,每天都有上百名工人全力以赴加紧施工,以确保工程在今年6月底如期完工。

  在距离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不远处,西南地区排名前列综合性口岸平台——贵州双龙航空港口岸综合经济区建设也正如火如荼的进行。

  “2021年,龙洞堡国际机场三期工程如期建成投用后,将成为贵州、贵阳贵安全面扩大开放,联通北上广、服务大西南、拓展全球化的重要交通枢纽。贵州双龙航空港口岸综合经济区建成后,将彻底改变贵州进出口货物需要借道重庆、广州的历史,实现‘贵州造’直达海外。”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园区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刘琳介绍,上述两个项目建成后,将对贵阳、贵州乃至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和格局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据介绍,建设中的贵州双龙航空港口岸综合经济区核心功能区由贵州“一局四中心”和贵州(双龙)检验检疫试验区共同构成。其中,贵州(双龙)检验检疫试验区的主要功能是配合机场国际货运站完成对进出境货物查验;贵州“一局四中心”由国际邮件互换局、国际快件中心、保税物流中心(B型)、机场国际货运中心和海关监管中心组成。

  为加快推进贵州“一局四中心”和贵州(双龙)检验检疫试验区项目建设,形成完备的“1+4+5”口岸体系,实现2021年同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三期同步投入使用,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成立了项目攻坚小组,集合经济区管委会各部门(单位)和贵州双龙航空港开投集团等多方力量,全力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题,推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截至2020年底,贵州(双龙)检验检疫试验区项目查验平台、仓库、综合实验楼、检验检疫设施焚烧池、高压菌锅炉房、智能熏蒸房及封存仓库等全套附属用房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室外工程完成90%,累计投资超过5亿元。”负责项目建设的贵州双龙开投集团产投公司总经理陈立波介绍说,贵州“一局四中心”项目中,国际邮件互换局的地下室部分已完成85%,国际快件中心1号库主体建设已完成65%,2、3、4号库正在开展基础施工,保税物流中心1号库主体施工已完成65%。

  作为贵州少有的高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以及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和高水平开放重要引擎,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将加快推进“1+4+5”口岸体系建设的步伐,充分利用“临空+枢纽+口岸+数字+生态”的叠加优势,深度融入国际国内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聚力枢纽经济、门户经济和通道经济,坚定“以航空指向性为主导、以高端制造和综合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方向,努力发挥“桥头堡”作用,为贵阳贵安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贡献更大的力量。

  贵阳经开区——

  紧抓新机遇 开创新局面

  贵阳海信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车间。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石照昌 摄

  春节刚过,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就迅速恢复生产,各车间开足马力生产,工人抓紧时间组装轮式挖掘机。在装配车间外面,一批已组装好的挖掘机产品标着“出口”字样,将发往海外市场。

  由于产品质量过硬,“詹阳制造”频频成为“贵州制造”出海的代表。詹阳重工是贵阳经开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代表企业,近年来,詹阳重工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加快布局海外市场。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新时代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关键之年。作为高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经开区将紧抓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实施带来的机遇,融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詹阳重工等企业“出海”,为区域经济发展不断注入动能。

  “出海”仅是其中一步。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确定的发展方向,经开区将以“强省会”五年行动为工作主线,以“一二三四五”为总体思路,从对外开放、产业集群、招商引资等方面发力,努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起好步、开好局。

  “我们将按照经开区党工委的统一部署,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全力提升发展活力,努力把经开区打造成全省改革开放新高地、新示范。”经开区投资促进和商务局局长陈湘伟表示,投资促进和商务局将积极拓展开放合作,抢抓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等,不断拓宽对外开放通道,加快“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步伐,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为经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和活力。

  借助开放发展机遇,经开区将不断完善招商引资项目信息库、客商联络库、专家智囊库,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平台招商、驻点招商、智慧招商。紧扣“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发展愿景,以大力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为抓手,围绕主导产业,把准产业链提升关键节点,精准招引一批高质量、高科技、高端化的产业项目,实现百亿项目“接二连三”、十亿项目源源不断。

  以大招商促产业大发展。经开区将坚定不移推动新型工业化,大力开展“十百千”行动,全力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不断壮大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汽车零配件、工程机械及装备、电力电缆等产业,打造千亿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围绕大数据安全、物联网和智能传感器、智能终端及配套等重点领域,打造百亿级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生物工程、医疗器械、食品检测、健康服务等产业,打造十亿级健康医药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以氢能源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推进中德产业园建设,打造十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

  为确保高质量发展步履稳健,经开区将把“贵人服务”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将“该放的放彻底,该管的管到位,该服的服到家”,提高服务的透明度和便利度。同时,着力于降成本、优服务、促发展等维度,坚持靠前服务,降低企业的制度交易成本和经营成本,加快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经开区将紧抓贵阳贵安融合发展、大力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的战略机遇,努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加快科技创新、开放创新、制度创新,全力打造生态休闲服务区、现代宜居都市区、产城融合智造区、现代产业聚集区,促进先进装备制造、大数据电子信息、健康医药、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4+1”主导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千亿级开发区、建设贵阳南部现代产业新城,为贵阳贵安高质量建设经济体量大能级城市贡献经开力量、展现经开作为。

  来源:贵阳网-贵阳日报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梁婧 杨蕾 钱丽 黄菊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