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村寨换新颜(走进美丽乡村)

人民日报 2018-10-13 06:47:2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环境变美了,乡风也得跟着美” 为进一步加强文明乡风建设,将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种”进村民心里,龙井村所在的花溪区结合“农民文化家园”“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等项目,建设了集宣传教育、文体活动…

原标题:古老村寨换新颜(走进美丽乡村)

  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镇——贵阳市花溪区青岩古镇西面的龙井村,是一个传统少数民族聚集村落,布依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8%。全村分为七组四院,依山傍水,森林覆盖率达到70%。

龙井村原名龙井寨,早在明代永乐年间就有布依先民迁徙到青岩境内,定居在龙井寨,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村寨正中央,一口千年古井水流潺潺,井水干净清澈,流淌过小石桥,一路奔流而下,沿着水渠四散而去,村寨因此而得名。

龙井村如今靓丽的容颜,来之不易。

“环境变美了,乡风也得跟着美”

走在村子里,太阳能路灯崭新亮堂,民居古朴素雅,文化广场宽敞大气,家家户户小院里种树栽花,蓝天白云下一派和谐景象。

在村民龙启华的记忆里,过去的村寨可不是这般模样:一条进村路坑坑洼洼,天晴一身灰,下雨两腿泥,一不小心就会踩上牛粪、猪粪,井水里时常漂浮着腐烂的菜叶子,空气中弥漫的农家肥味道让他至今难忘。

变化从何而来?2011年,贵州省启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示范村寨建设试点,龙井村被列入其中。利用600多万元村容村貌整治奖补资金,村里建起了主干道、串户路、排污管网、太阳能路灯、人畜饮水管网等10多项基础设施。村委会主任龙发云介绍,村里36名共产党员和村干部带头劳动,广大村民积极参与,经过9个多月的奋战,到2012年年初,村子的面貌得到了彻底改变。家家户户白墙灰瓦,宁静的农家小院内鱼池、葡萄架交相辉映。

“环境变美了,乡风也得跟着美!”这是环境改变后,村民的共同心愿。

为进一步加强文明乡风建设,将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种”进村民心里,龙井村所在的花溪区结合“农民文化家园”“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等项目,建设了集宣传教育、文体活动、休闲娱乐、群众集会为一体的农民文化活动综合场所。

在村口亭子里,布依山歌传承人罗世西正在演唱自己创作的山歌《醉在龙井》。“现在条件好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丰富起来。”年前村里文化广场上举办的一场音乐会,着实把罗世西“吓了一跳”,“没想到会来这么多人,把广场都站满了。”

“日子越过越红火”

龙井村距青岩古镇不过一公里,每逢节假日,古镇的客流便会向附近的村寨“辐射”。见到有客人来,正在厨房里忙活的村民龙德班十分高兴。4年前,在外打工多年的他看到村子大变样,决心回家发展农家乐。家门口那棵上百年的柏树,为龙德班的农家乐招揽来不少生意。

旅游的发展为龙井村带来了少有的机遇,也激活了龙井村其他产业的发展。好酒与好水密不可分,龙井村是大名鼎鼎的花溪糯米酒的主要产地。清醇甘甜的龙井泉水作为酿酒水源,使得龙井村酿造出来的米酒香甜、清冽。

目前,全村90%的人家建有米酒作坊,光这一项每户每年就可以增加4万多元收入。龙发云介绍,村里还要成立合作社,把酿酒的村民集中起来,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把“龙井米酒”推向省内外市场。

村民陈恒芬从小就会刺绣,但她以前从没想过有一天会靠着这门手艺挣钱。龙井村修缮改造了村里的布依族老宅子,建设成体验式布依刺绣坊,成为集参观、体验于一体的传统工艺作坊。这样的作坊,在村里有7处。

每天午饭过后,村里的妇女们聚集到作坊,边学习手艺边制作刺绣,完成的作品直接卖给本地的一家企业。“现在家家户户住洋楼,开小车,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民龙启发的满意之情溢于言表。

2017年,龙井村被列入住建部发布的第四批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都在发生巨变,村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乡村振兴·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组长陈绍禹告诉记者,如今的龙井村,正在立足全域旅游,挖掘龙井农耕文化、布依族民俗文化,打造一站式全景布依文化观光体验旅游村。

一幅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美丽乡村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作者:黄 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